至聖先師
孔丘(前551年9月28日[註 1][1]-前479年4月11日[2]),子姓,孔氏,名丘[註 2],字仲尼,後代敬稱孔子或孔夫子,生於魯國陬ㄗㄡ邑,祖先為宋國貴族,即殷商遺族後代,東周春秋末期魯國的教育家與哲學家,曾在魯國擔任官府要職,離開魯國後週遊列國十四年,最終魯哀公將其迎回魯國,賜封國老,稱「尼父」。孔子隨後開始編修《春秋》一書,是以無天子之名而行天子之事,號稱「素王」。孔子為儒家創始人兼主要代表人物,在儒家四大聖人之中被奉為「至聖」,其地位為儒家聖賢之中最高者。[3][4][5][6]倡導仁義禮智信,以其言爲主的言論彙編《論語》為儒家重要經典之一,其思想對鄰近地區,如:朝鮮半島、琉球、日本、越南、東南亞以及海外華人分布圈等地區皆有深遠影響,此等地區也被稱爲儒家文化圈。
駐神廟宇
台南市
-
臺南孔子廟
-
臺南市中西區南門路2號
-
TEL:(06)221-4647
-
彰化縣
-
彰化孔子廟
-
彰化縣彰化市孔門路30號
-
TEL:(04)725-0057
-
南投縣
-
南投藍田書院
-
南投縣南投市崇文里文昌街140號
-
TEL:(049)222-11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