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過動」了嗎?簡易線上篩檢自己來

圖文擷取自 SNAP量表:https://akai.org.tw/snap/

整理撰文:陳姝蓉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現今兒童最常見的症狀之一,也是兒童青少年身心科中的常見診斷。但在每天的生活中,如果小孩話比較多、喜歡跑來跑去、常常調皮搗蛋,這樣是不是過動?需不需要帶去看醫生?經常是老師和家長詢問的問題。
由於對於症狀和診斷不了解的情況下,是否確診以及是否就醫,則逐漸變成老師與家長之間的拉鋸戰。比較常見的是,孩子在家中,由於只有1~2個手足,加上父母的管教比較彈性的情況下,對於孩子能給予較多時間等待、或重複提醒之。

但在學校中,當孩子必須練習群體生活、遵守規範時,學習在遊戲時必須等候或是輪流、上課期間必須舉手取得同意後才能發言等等規則。但孩子剛開始可能感覺不習慣、或是忘記還有其他人的存在,此時就容易被老師認為是難以適應規則、比較調皮或是過動?

這麼說並不是指責老師的要求不妥當,許多國小老師也開始意識到「過動」的症狀群和「孩子不適應校園生活」的表現,可能有些重疊的行為表徵。但由於也缺乏醫療上的資訊,加上班級管理的需要,當老師需要花大量時間照顧特定學童時,可能無法兼顧其他學生,則會傾向與家長討論,如何合作來協助這個孩子,就醫常常是可能的建議選項。

繼續閱讀:https://sjc63.blogspot.com/2020/11/blog-post_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