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罕見由皇帝賜名的寺廟

景觀價值
壽山巖觀音寺為桃園市市定古蹟,以雕塑裝飾聞名,包括木雕、石雕、彩繪及泥塑等。木雕題材大多為花鳥、走獸、吉祥物、人物等,並採取對稱的佈局。作品多源自日治時期大正4年(公元1915年)由漳派名師陳應彬(公元1864年-1944年)主持大修所留下,石雕及木雕做工考究,以中國古代祥瑞獸螭虎造型,用來支撐建築重量的溜金斗栱(就是以槓桿原理支撐屋簷重量,以求平衡的設計)造形優美。民國52年(公元1963年)再度整修時,廟頂工程剪黏及交趾陶為名匠陳天乞(公元1906年-1991年)所做,是欣賞重點。


歷史沿革
壽山巖觀音寺俗稱「嶺頂觀音媽廟」,始建於清乾隆7年(公元1742年),當時有來自廣東嘉應的順寂法師,從普陀山潮音寺恭請觀音神像渡海來臺,登岸後至嶺頂村榕樹下,相傳觀音託夢欲在此建廟,於是將神像安奉當地,至清乾隆28年(公元1763年)信眾才興建茅屋以奉祀神明。清乾隆58年(公元1793年)福建水師提督兼臺灣總兵哈當阿(生年不詳-公元1799年)南下平定盜亂經過此處,許下平定盜亂後即改建佛寺心願,後果然如願,並邀地方士紳籌建「壽山巖觀音寺」。日治時期大正4年(公元1915年)的大修,委由漳派名師陳應彬主持,奠定今日廟宇豐富裝飾藝術的樣貌,歷經200多年發展,成為新北、桃園當地民眾信仰中心之一。


資料來源:https://taiwangods.moi.gov.tw/html/landscape/1_0011.aspx?i=8

特色導覽

1、前殿、正殿建築格局
壽山巖觀音寺是一座兩進兩護龍的廟宇(兩進是指要經過兩個門口才能入到建築物,護龍則是中國傳統三合院或四合院左右兩旁的廂房),中央三開間的前殿與正殿,是日治時期大正4年(公元1915年)的風格。前檐廊的蟠龍石柱以觀音石(安山岩Andesite)雕成,呈「弓」字彎曲的龍身不在正面而在內側,是其主要特色。正殿屬祭祀空間,加大尺度的架構與樸實穩重的裝飾,顯現出莊嚴肅穆的氣氛。門廳及正殿檐柱的蟠龍石柱以石雕方式呈現,其中,人物多為半浮雕,花鳥則為淺浮雕,走獸表現最生動,是以圓雕呈現。


2、哈當阿「慈航廣濟」匾額
福建水師提督兼臺灣總兵哈當阿親自題寫「慈航廣濟」匾額,迄今高懸於寺內正殿。哈當阿篤信佛教,嘉慶2年(公元1797年)兼任臺灣鎮總兵時,籌建壽山巖觀音寺,並正式定名「壽山巖」,「慈航廣濟」匾額見證壽山巖建廟歷史。


3、鎮寺之寶—神黿和仙鶴
在壽山巖庭園裡的神黿(ㄩㄢˊ )和仙鶴,為壽山巖鎮寺之寶,特別是此處神黿,造型為龍頭龜身,相傳為中國古代吉祥物,有長壽吉祥之意。


4、蓮花池庭園
壽山巖前方是一座華麗的人工池塘「蓮花池」,搭配小橋、假山、流瀑,呈現中國南方庭園美景,錦鯉在水中快樂覓食,柳樹輕搖、微風撲面,呈現無限浪漫情境。


資料來源:https://taiwangods.moi.gov.tw/html/landscape/1_0011.aspx?i=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