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南瑤宮
-
-
彰化縣彰化市南瑤里南瑤路43號
-
TEL:(04)722-2893
臺灣最經典的西洋風格寺廟
景觀價值
南瑤宮為臺中、彰化、南投一帶的媽祖信仰中心之一,南瑤媽笨港進香在清代甚至成為全臺規模最大的進香活動。廟內有夾雜閩南、日式、西洋巴洛克、希臘以及北方風格的建築群,其中日治時期由漳派大木匠陳應彬主持興建的觀音殿(後殿),以日式建築融合西洋的柱廊外貌,又有閩南歇山重簷等建築構架,成為臺灣古往今來僅見的寺廟建築形態。各殿並齊集當代名師作品,包括溪底派木匠王樹發的大木作、藻井,泉州雕刻名師楊秀興與田中匠師進行對場作的木雕等,為彰化市裝飾藝術最精緻的寺廟。
歷史沿革
南瑤宮是主祀天上聖母的媽祖廟,建於18世紀清乾隆年間,因創建時此地為「邑治南門外尾窯」,故以「南瑤」為名。南瑤宮所存沿革碑與文獻,約知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彰化設縣後,請窯工楊謙(生卒年不詳)自諸羅縣(今嘉義縣)笨港應募工事而來,因其將笨港天上聖母香火攜來庇身,香火入夜放五彩毫光,居民認為神蹟,於是仕紳集資塑天上聖母神像供奉。清乾隆3年(公元1738年)信眾捐地建茅草小屋稱為「媽祖宮」,此為南瑤宮建廟之始,同年11月再發起募資建築廟殿,並雕塑神像5尊,正式定名為「南瑤宮」。清朝時期數次重建,日治時期大正5年(公元1916年)建觀音殿時,聘請漳派名匠師陳應彬(公元1864年-1944年)施工,其高徒廖石成(公元1899年-1985年)亦參加,大正9年(公元1920年)改建前殿與正殿時,禮聘泉州惠安溪底派匠師王益順(公元1861年-1931年)之侄王樹發(生卒年不詳)主持設計,民國77年公告為彰化縣定古蹟。
資料來源:https://taiwangods.moi.gov.tw/html/landscape/1_0011.aspx?i=49
特色導覽
1、觀音殿建築風格
南瑤宮建築群組中,以觀音殿最具特色,建築格局、作工、造型等,都深受外來影響,融入日本和式及希臘巴洛克式風格,和臺灣傳統寺廟建築大異其趣。其外觀大致為重簷歇山(就是四面屋坡屋頂上再加上一層屋頂,象徵尊貴)式樣,正面3個老虎窗,下簷的欄杆立面、平直屋脊、黑色日式屋面、木作之雕刻圖案均為「菊花」即為濃厚日風;而屋頂下簷加簷牆欄杆,乃西洋壓簷牆的作法;迴廊上的柱頭承襲希臘多立克(Doric)柱式的造型,顯然深受西方建築思潮的影響。殿內還有銅板製之天花、十八羅漢洋式框架壁飾及日本外格的神龕等,為其他廟宇所無的裝飾,這些中、西、日合璧式建築流行於公元1920年前後,是南瑤宮建築最迷人之處。一般廟宇均以中央正殿規模最大,但觀音殿格局卻比正殿更大,主因觀音殿原設計為正殿,但強烈建築風格難擋保守民風,於是在前方又另建正殿取代,也成為陳應彬(彬司)曇花一現的作品。
2、泥塑鏡框
觀音殿內左右各有非常大的西洋式泥塑鏡框,是臺灣寺廟中特有的裝飾,相傳為當時建造觀音殿時,匠師裝飾其上,目的功用已不可考,上面雕刻的花紋為日風的「菊花」,全臺目前僅觀音殿可見此類鏡框。
3、平棊
在觀音殿內上方,使用有如棋盤格子的平頂天花板裝飾,在宋代《營造法式》稱為「平棊」,是日治時期的日式建築流行的天花板,在近代所興建的龍山寺、新竹城隍廟與彰化南瑤宮都有平棊。
4、三川殿內木雕對場作
南瑤宮三川殿是在正殿完成後,禮聘溪底派木匠王樹發設計,溪底派主要為大木作、藻井的施作,小木作的木雕,則由泉州雕刻名師楊秀興與田中匠師進行對場作,包括民間故事、力士等人物均栩栩如生。楊秀興技法一流、擅長雕花,臺北艋舺龍山寺等知名廟宇也留下不少作品。
5、日治時期風格的龍柱
南瑤宮殿內共有3對精緻的龍柱,都是典型日治時期的造型風格,分別位於三川殿、正殿、觀音殿前。其中三川殿龍柱落款為昭和5年(公元1930年)由老二媽會員所敬獻,材質為青斗石(bluestone),柱身設計為八角型,單龍盤柱、四爪握珠,龍柱上並裝飾有封神榜人物。
資料來源:https://taiwangods.moi.gov.tw/html/landscape/1_0011.aspx?i=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