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唯一奉祀日本觀音神像的媽祖廟

景觀價值
土庫順天宮為雲林地區重要媽祖信仰中心之一,日治時期皇民化運動,因重修董事篠崎喜代吉奔走,免於被拆除命運,不僅維繫日後著名的「雲林六房媽過爐」民俗,也將日本風格的裝飾藝術融入順天宮,目前後殿仍奉祀的日本觀世音菩薩神像,其日式造型全臺罕見,是臺灣歷經日治時期的具體見證。重修時包括蔣九、蔣泉的石雕,胡賢和王錦木的木作對場,以及陳天乞的交趾陶和剪黏,當代名家同場競技且作品保存完整,深具文化藝術價值。


歷史沿革
土庫順天宮草創於清順治年間(公元1644年-1661年),道光14年(公元1834)有信眾捐廟地,由當地行郊協助集資,動工興建前殿主祀天上聖母,6年後興建後殿供奉觀世音菩薩,後來又補建右廂成今日廟宇格局。日治時期昭和15年(公元1940年)皇民化運動,日本政府令斗六郡、虎尾郡轄內寺廟一律拆除,時任順天宮重修董事的代街長篠崎喜代吉(生卒年不詳),唯恐重修美事化為烏有,乃接洽日本「古義真言宗台灣開教計畫案」加入關係寺廟,並由日本吉祥寺住持黑澤祐城(生卒年不詳),於昭和15年(公元1939年)自日本群馬縣新田郡吉祥寺,迎請卅三番號日本觀音供於正殿,而正殿神祇及雲林信眾虔信的「六房天上聖母」暫退後殿,始轉危為安。篠崎喜代吉重修工程請來各方能匠,石雕為惠安石雕匠師、土庫鎮街尾蔣九(生卒年不詳),並邀請豐原蔣泉(生卒年不詳)和石舖同場競技,木作為漳派陳應彬(公元1864年-1944年)弟子胡賢(生卒年不詳)和唐山師父王錦木(公元1909年-1996年)對場,交趾陶和剪黏則出自北部名匠洪坤福(公元1865年-?)的大弟子陳天乞(公元1906年-1990年)作品。二戰結束後天上聖母回歸正殿,六房天上聖母依舊輪值於五股大小莊頭,民國101年(公元2012年)公告為雲林縣定古蹟。


資料來源:https://taiwangods.moi.gov.tw/html/landscape/1_0011.aspx?i=68

特色導覽

1、交趾陶戲堵
在順天宮正殿及拜殿兩旁的水車堵,為日治時期篠崎喜代吉重修時,邀請名匠洪坤福的大弟子陳天乞,來此施作剪粘、交趾陶所留下的作品,故事題材多為堯舜、封神榜和三國演義等歷史民間故事,雖然已經被香煙薰黑,仍可見當年匠師工藝技術,是雲林縣所保存交趾陶最好的作品之一。


2、正殿龍虎堵書法彩繪
正殿左右牆上的龍虎堵,是咸豐2年(公元1852年)大坵田堡書爺馬龍瑞,為順天宮重修落成誌慶所留下的墨寶,龍堵為一幅書法,而且並非使用毛筆書寫,而是使用稻梗,上面題寫:「鳶飛月窟地,魚躍海中天。」筆力蒼勁。虎堵為彩繪蛟龍,此景象和一般廟宇虎邊畫虎的傳統不同,主要為華人以「書畫」之名稱順序,書在畫之前,而左邊(龍邊)為大,因此書法放在龍邊。


3、後殿群馬縣吉祥寺日本觀音像
土庫順天宮後殿神龕正中間,有一尊來自日本的木刻觀音像,為日治時期皇民化運動,由時任順天宮重修董事篠崎喜代吉,為避免順天宮被拆,於民國29年(昭和15年))迎進日本真言宗古義派吉祥寺住持黑澤祐城擔任教師為支部長,並由其自日本群馬縣新田郡吉祥寺迎請一尊日本觀音供於正殿,戰後改奉祀在後殿。佛像高度約1尺2(約38公分),雙手合十法像莊嚴,和一般華人寺廟常見的觀音佛像造型較不相同,背後有船形背光,底座並刻有卅三番字樣。


4、天井豎材與吊筒
順天宮三川門後的天井豎材吊筒上方,共雕刻有代表士農工商的4個日本人裝扮木雕人物,其中一人穿戴日式木屐,不僅是國內首見此類設計,也印證日治時期順天宮重修時,加入許多日風元素。


5、道光年間古供桌
位於後殿的古供桌,為清道光14年(公元1834)彰化縣二林鄉信眾洪郁文敬獻。雖然作者已不可考,但上面雕刻許多神獸、吉祥物,刀工細膩、古色古香,也記錄順天宮當年重建的歷史。


資料來源:https://taiwangods.moi.gov.tw/html/landscape/1_0011.aspx?i=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