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保存最完整名匠師對場作的廟宇

景觀價值
麥寮拱範宮集麥寮地區與附近6個鄉鎮信眾之力,於日治時期完成重建,不僅是雲林海線一帶居民的信仰中心,並保存了1930年代日治時期臺灣精緻的營建工藝水準之作。以正殿、拜殿為一組,三川殿、後殿為一組的大木作「對場作」,參與者分別為大陸唐山泉州溪底派王樹發與臺灣匠師漳州派陳應彬之徒林火寅;其他如黃龜理的木彫、蔣九的石彫、陳天乞、姚自來的交趾燒,潘春源的彩繪等,均為重要名家的作品原件,使得麥寮拱範宮成為將日治時期傳統廟宇精華匠藝作品集於一身,並保存最完整名匠師對場作的典範。


歷史沿革
麥寮拱範宮崇祀開山媽祖,和北港朝天宮、台西安西府、褒忠馬鳴山鎮安宮合稱雲林縣4大廟。清康熙24年(公元1685年) 湄洲純真禪師奉請湄洲廟(原朝天閣,於康熙22年更為正殿)之正六媽神像,自海豐港(即現今六輕港附近)登陸抵臺,並奉祀天上聖母於海豐港街,乾隆7年(公元1742年)因水患遷至現址。後經嘉慶、道光、同治年間及日治時期多次重修,昭和5年(公元1930年)因水侵、蟲害,由麥寮文人林炮(生卒年不詳)等人倡議,邀麥寮全鄉及部分元長鄉、台西鄉、東勢鄉、褒忠鄉、崙背鄉、土庫鎮等地信眾重建大廟,重建工程前後共8年。當時大木作邀泉州溪底派王樹發(生卒年不詳)施作正殿、拜殿,陳應彬(公元1864年-1944年)率高徒陳專琳(生卒年不詳)、廖石成 (公元1899年-1984年)、陳選卿(生卒年不詳)、黃騰(生卒年不詳)等人,由林火寅(生卒年不詳)持篙施作三川殿、後殿,形成臺灣廟宇中難得一見的「前後對場作」。而木彫的黃龜理(公元1903年-1995年)、石彫蔣九和交趾燒陳天乞(公元1906年-1990年)、姚自來(公元1911-2007年),以及彩繪潘春源(公元1891年-1972年)等人,皆為當時一代名匠,拱範宮遂集精華匠藝作品於一身。民國56年(公元1967年)屋頂剪黏泥塑由新港嘉義師傅對場重新施作,後來民國70年代再整修三川殿屋頂,增加「假四垂」為重簷樣貌,民國101年(公元2012年)公告為國定古蹟。


資料來源:https://taiwangods.moi.gov.tw/html/landscape/1_0011.aspx?i=67

特色導覽

1、開山六媽
位於正殿神龕中間「鎮殿媽」前方的開山六媽,是拱範宮歷史最悠久的神像,清康熙24年(公元1685年) 湄洲純真禪師自湄洲祖廟奉請來臺後,光緒7年(公元1881年)拱範宮組團赴湄洲祖廟謁祖進香,祖廟神龕內有石造案桌,桌面有六個凹槽分別供奉老大媽、老二媽、老三媽、四媽、五媽神像,卻獨缺六媽,後經比對拱範宮「開山六媽」神像底座和凹陷方砌完全吻合,確認「麥寮媽」身分而傳為美談。神像高為1尺(約33公分),衣冠上的紋路用漆線盤繞,鞋子部位則雕刻三寸金蓮,面容雖香火薰黑,但慈眉善目、莊嚴穩重,散發慈祥和藹姿態。


2、正殿八卦藻井
在拱範宮正殿上方的八卦藻井,是出由大陸唐山溪底派匠師王樹發(生卒年不詳)之手,溪底派的藻井特色,是以斗栱層層出挑,齊集「頂心明鏡」(即上方天花板),中間再覆以天花板。但拱範宮正殿的藻井以中脊外露的形式表現,突破溪底派的原有風格,而成為全臺絕無僅有的作品。藻井跨距4.6公尺,底部以喜怒哀樂四相飛龍與鰲魚雀替,錯位於四點金柱和前簷廊之間。豎材則用壯漢及童子的飛天力士進寶,以表現其精彩雕工。


3、交趾陶
拱範宮的精彩交趾陶分布於三川殿、拜殿及正殿兩側,作品題材皆來自三國演義及民間故事,為當代交趾陶名師陳天乞(公元1906年-1990年)、姚自來(公元1911年-2007年)所作,匠藝水準和創意表現令人驚艷,其中正殿虎邊的「華榮道捉放曹」,關雲長手提青龍堰月刀和身穿大紅衣的丞相曹操,肢體十分優美,是上乘之作。


4、壬申年如意網目斗拱
三川殿的「壬申年如意網目斗拱」是日治時期重修時,由漳派匠師所做,在臺灣少見的文字型式的合拱,正是匠師結合當年建廟的歲次,置於網目之間,顯得非常雅緻。


5、三川殿龍柱、憨番扛廟角
拱範宮日治時期重修的石雕出自人稱「阿九師」的蔣九之手,最特別的作品是三川殿的龍柱和「憨番扛廟角」。龍柱採單龍、左右都開口的形式,龍身靈動有力、張牙舞爪,是臺灣傳統建築晚期的龍柱形式,而拱範宮的憨番扛廟角,和其他廟宇以外國人為造型大不同,採濃眉大眼、蓄髮、梳西裝頭、穿著西裝筆挺的斯文裝扮,顯得趣味橫生。


6、鎮殿媽、千里眼、順風耳將軍
位於正殿神龕的6尺(約2公尺)的鎮殿媽,日治時期因神像損壞嚴重無法修復,於是請藝師黃龜理以及林冠昌(生卒年不詳)重刻。而殿前前方兩尊千里眼、順風耳將軍神像,也是木雕大師黃龜理的作品,以整棵樟樹細刻而成,一人眼觀千里、一人耳聽八方,姿態威而不兇栩栩如生,而且比例完美。當年黃龜理和漳派的眾家師兄弟,還在三川殿留下點金柱飛翔鷥鳳的插角,以及封神演義的員光,妝點得美輪美奐。


資料來源:https://taiwangods.moi.gov.tw/html/landscape/1_0011.aspx?i=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