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宮簡介

北港朝天宮位於雲林縣北港鎮中山路,舊稱「天妃廟」或「天后宮」,是當初為了紀念分靈自湄洲祖廟「朝天閣」,才改名為朝天宮;北港朝天宮源自於西元1694年(清朝康熙33年),媽祖神像從福建移駕至台灣,當時只有興建一座小祠堂,歷經1730年(雍正8年)、1773年(乾隆39年)和1837年(道光17年)的增建,至清朝咸豐初年又再度擴建成為四進和東西二室的建築,雖然曾在1905年遭受大地震的摧殘,但重建後的北港朝天宮更是帶有中國傳統藝術之美,成為許多信徒朝聖的所在。


在1982年文化資產保存法制定之初,北港朝天宮即依台灣古蹟之區分,受列為省屬二級古蹟,後來於1994年第二次修訂文化資產保存法之後,因應精省政策而升格為國定古蹟。


北港朝天宮-建築特色
北港朝天宮正殿奉祀媽祖,觀音殿主祀觀音菩薩、從祀十八羅漢,三官殿主奉三官大帝,文昌殿奉祀文昌帝君,聖父母殿則奉祀媽祖之父母和其兄姊,註生娘娘殿主祀註生娘娘,雙公殿奉祀土地公和境主公,開山堂則奉祀歷代住持牌位。

北港朝天宮的建築具有相當大的中國傳統特色,四落八殿、一埕七院的規模十分寬廣,四落分別為三川殿、正殿、觀音殿和聖父母殿;八殿則為三川殿、正殿、觀音殿、三官殿、文昌殿、聖父母殿、註生娘娘和土地公;一埕則是位於三川殿和龍虎門前的廟埕,還有正殿前天井、凌虛閣前天井、聚奎閣前天井、觀音殿前天井、三官殿前天井、文昌殿殿前天井和聖父母殿前天井等七院所構成。


北港朝天宮-民俗活動
北港朝天宮每幾年就到湄洲謁袓進香,約在農曆3月19、20日會從湄洲進香回港繞境祈安的習俗,北港鎮民大宴賓客、鳴放鞭炮的盛大場面吸引許多觀光客前來,更早從農曆春節起的廟會、藝閣、陣頭、花燈表演等等,都是不容忽視的傳統活動,北港朝天宮可說是集台灣傳統技藝於一身的重要據點,難怪每年由北港朝天宮精心籌辦的元宵大型花燈展,總是特別吸引來自全台各地的民眾參觀。


資料來源:https://www.travelking.com.tw/tourguide/scenery1000.html

聖母殿(正殿)

主神:媽祖(前列由湄洲奉請來的媽祖,中列二~六媽,後列鎮殿媽)配祀:香花女及千里眼、順風耳。


虔誠心﹑香火情 萬年香火

香火為世代相傳同源同脈之意,取香火是為尋根朔源又稱為割香、割火、掬火、會香..等,在民間信仰中取香火儀典有諸多方式,其中以香擔最為隆重。北港朝天宮三百多年來香火鼎盛,各地信眾及分靈的廟宇眾多,每年進香盛期,都會在朝天宮正殿舉行莊嚴隆重的刈火儀式,儀式均遵古禮,由住持法師誦經並恭讀「吉祥文疏」,唸畢,在萬年香火爐內焚香燒金,然後由住持法師將香灰舀至一旁的香爐內,再將前來刈火的廟宇香爐予以封閉,帶回自己廟宇內,這就是刈火儀式。通霄白沙屯媽祖每年都會到北港朝天宮取回香火。有些寺廟,會將香爐存放香擔內,香擔貼上封條,香擔留有一小圓孔,以便添加檀香木延續香火,不讓爐內香火熄滅。朝天宮擁有這座「萬年香火爐」擔當此傳遞香火的重任,而萬年香火是永不熄滅的。海內外各地紛紛前來分靈、分香媽祖供奉,多達千餘處。然而每年所帶回去的不只是香火,還有虔誠的祝福。


資料來源:https://www.matsu.org.tw/?act=menuinfo&ml_id=20240108009&cmd=detail&mi_id=20240108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