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唯一的王船跨域遶境祭典

景觀價值
蘇厝第一代天府真護宮為曾文溪流域代天巡狩王爺信仰的發源地之一,也是王爺信仰與王船祭的研究重鎮。其王船祭是臺灣西部沿海地區王爺信仰的重要儀式,舉辦時為地方一大盛事,祭典的遶境特色包括庄頭香與廟內香交雜,以及長期以來保存五朝王醮祭典完整儀式。廟內典藏一艘超過50年歷史的檜木王船,船身內部即為真護宮的建築外觀,是祭典遶境一大特色。


歷史沿革
蘇厝地區原以長興宮為庄廟,後來庄南「社尾角」郭姓庄人私祀李、池、吳、朱、范等五府千歲由長興宮合祀,並另行重建神廟,直至民國82年(公元1993年) 蘇厝第一代天府真護宮完成。王船祭可追溯至清同治3年(公元1864年),當年一艘三穡帆船停靠曾文溪邊,舟上有出巡王爺李、池、吳、朱、范等綢製神像,尾樓有天上聖母神像,為柳營(舊名查畝營)代天院建醮酬神放水路王船,因此將王船推進溪中恭送出港,如此3次皆逆流而回停靠原處,經請示神意為神明要駐此地,因此庄民迎回奉祀沿襲王船習俗舉辦王船祭。廟內另有民國47年(公元1958年)檜木打造的王船,供王爺南巡北狩之用,活動時載送出巡,成為王船祭另一特色,民國98年(公元2009年)「安定真護宮王船祭」登錄為臺南市定民俗。


資料來源:https://taiwangods.moi.gov.tw/html/landscape/1_0011.aspx?i=85

特色導覽

1、儀式過程
真護宮的王船祭每3年1科(3年舉辦1次),分別為逢農曆的丑、辰、未、戌「四土」年舉行,時間均在3月上旬前後。流程包括:

  1. 「桮選主事」:於科年(舉辦年)前1年的8月中旬舉行,「桮選主事」即擲筊選轅門官1人、正副「主會首」10人和其他工作人員、贊助委員等。其中。「轅門官」、正副「五主會首」和「八甲首」為醮祭核心組織成員。
  2. 「祭活動」:在科年前1年中秋後舉行,轅門官於祭典後開始打理所有祭典儀式與流程。
  3. 建造王船:時間需在科年前1年的年底前完成。
  4. 王船出澳:於科年當年的2月初前後,相關儀式在王船造船廠內完成後,王船就停泊在此供信眾膜拜。
  5. 5朝王醮:於科年2月舉行,為長達5天的祭神儀式。
  6. 請王云庄:為入醮當日迎請3尊代天巡狩神像遶境。期間必遶巡該科年的「轅門官」所在之庄頭及地方庄廟。
  7. 送王燒船:時間則在科年 2月底或3月初上午,地點在廟前不遠的空地,王船放滿各項日常用品與食材後由兵將先行,接著代天巡狩用傘護送上船,參與王船祭儀式的轅門官、醮首、會所等人員均穿著清代官服,而王船工作人員也戴清帽著白色長袍,仿若回到清朝時代,以示遵古禮進行。王船啟程送往真護宮外面約2百公尺的「王船地」燒化,在萬人夾道下,往往要超過1小時才能抵達,王船的前方,須沿路灑水,象徵灑下一條水路,供王船前進,最後吉辰一到隨即火化送行,為活動的最高潮。


2、永祀檜木王船樣式
真護宮廟前船廠內放置一艘永祀檜木王船,長13尺6(4.84公尺)、寬7尺(2.12公尺),於民國47年(公元1958年)以臺灣檜木打造,王船上安裝有引擎、方向盤和輪子,外觀為仿中國古代戰船樣式,船艏有避邪吉祥物「劍獅」圖騰,船身佈滿彩繪,船上的船艙仿真護宮的縮小版,前祀五府千歲、後祀湄洲天上聖母及普陀山觀音佛祖,此王船供王爺南巡北狩之用,為真護宮鎮殿神物。


3、火化王船
火化用的王船造船工作繁瑣,除了請神明坐鎮,從開斧、安龍骨到豎桅都要舉行儀式,因是代天巡狩的神明所搭的船(意謂航行時間會很久),船內設備琳瑯滿目,從航行、儀仗、文案等必備物,到日常生活用品,也要有起居、梳洗用品和菸、賭具等消遣用品。每次王船建造的規格和樣貌也不同,必須由廟方人員請示神明後,再決定建造方式,但大多為長10公尺、寬3公尺、中桅高10公尺左右規模,外觀仿中國古代戰船樣式,外部加以彩繪,上面則插上王爺令旗和紙糊神明金身,於火化吉辰燒化送王。


資料來源:https://taiwangods.moi.gov.tw/html/landscape/1_0011.aspx?i=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