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鹽埕埔文武聖殿聖諭宣講」為民俗無形文化資產 「財團法人高雄市文武聖殿」為保存者 黃瑛芳代表授證
高雄市
2024-04-15
【 視傳媒 】
【視傳媒記者吉雄世/高雄報導】高雄市政府於今(113)年1月4日登錄「鹽埕埔文武聖殿聖諭宣講」為高雄市民俗無形文化資產,認定「財團法人高雄市文武聖殿」為保存者。由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副局長簡美玲代表市府,於4月14日「文武聖殿聖諭宣講請旨大典」頒授文化資產登錄證書,財團法人高雄市文武聖殿董事長兼勵善聖諭宣講部部長黃瑛芳代表接受證書,以表彰保存者對無形文化資產保存之肯定。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館長李文環、澎湖武聖廟、杉林公明宮等代表於現場觀禮見證難得時刻。
113年文武聖殿聖諭宣講請旨大典於4月14日上午九時十五分開始,首先由董事長黃瑛芳於五樓玉皇大帝殿上秉疏文,隨後由「勵善聖諭宣講部」陳麗貞帶領現場30位宣講生、20位樂生共同於一樓文衡聖帝殿進行請旨大典,聖諭宣講儀式約於上午十時半完成。
簡美玲表示,自文資法修法後,這是首次在民俗儀式現場進行授證,今年又是聖諭宣講滿百年更顯意義,文化局未來也會針對宣講進行調查研究,推廣傳承高雄市珍貴無形文化資產。黃瑛芳很高興可以獲得肯定,他說在場許多宣講生已傳承三代,感謝信徒大眾的無私奉獻、文衡聖帝的庇佑,讓文武聖殿可以走到今天。
文化局說明,文武聖殿聖諭宣講以民間善書所傳遞的道德意識為內涵,宣講生須具備一定的知識水平與宣講技巧。文武聖殿充分了解「聖諭宣講」意義與表現形式,具有保存維護工作的能力與意願,其勵善聖諭宣講部熟稔各項程序具代表性,宣講生組織運作與聯繫有一定的規制。文武聖殿傳承明清以來的聖諭宣講形式,保存了過往「敦世厲俗」的良善風俗,期待透過無形文化資產的登錄和認定,讓這項民俗活動能夠代代流傳。
文化局提到,宣講是明清時期以來的一套教化制度,透過地方官員或仕紳文人宣講經典義理、因果報應及政令,內容涉及社會關係、教育、生計和安寧及秩序等各方面,是過去安定社會的重要機制。受近代社會影視媒體多元化的衝擊,宣講制度逐漸式微,但廟方仍每年辦理,至今已有百年左右,成為重要特色之一。近年也運用網路新媒體線上宣講,推廣與傳承此項民俗。
文武聖殿的祀神與宣講的發展來自澎湖移民,相當程度反映了澎湖移民進入高雄市之後的社會生活與文化情況。文武聖殿聖諭宣講起源於1925、26年間,當時信徒組織「鼓善社修德宣講堂」佈道行善;至二戰後1956年擴大為「勵善聖諭宣講部」。每年農曆3月6日舉行請旨大典,隨即開臺宣講,至農曆10月20日舉行繳旨大典,完成該年度的宣講。宣講規制分內、外部宣講,內部宣講於文武聖殿舉行,外部宣講主要在高雄市與鄰近縣市鄉鎮等各大寺廟。文武聖殿宣講民俗今年剛好將滿百年,獲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並頒授登錄證書,別具意義。更多高雄市文化資產相關資訊可至高雄市文化資產網(https://heritage.kcg.gov.tw/)查詢。
圖1:副局長簡美玲現場頒發證書予董事長黃瑛芳。(高史博提供)
圖2:宣講生與董事長黃瑛芳、副局長簡美玲、高史博館長李文環合影。(高史博提供)
圖3:主祭者陳麗貞前往望燎。(高史博提供)
圖4:黃瑛芳董事長上疏文秉表儀式。(高史博提供)
圖5:今年由宣講生陳麗貞擔任主講。(高史博提供)
圖6:現場共約五十位宣講生與樂生參與。(高史博提供)
圖7:文武聖殿聖諭宣講請旨大典於每年農曆三月六日進行。(高史博提供)
-
-
仁德十三甲武德宮五朝王醮隆重登場 王船出府祈求國泰民安
仁德十三甲武德宮甲辰科五朝王醮活動正式於113年10月26日(農曆9月24日)一早揭開序幕。7點20分吉時由立法委員王定宇主持開鑼儀式,引領在場眾信齊祝王船順利駛出府邸。隨後8點正王船大駕安駐後由立法委員王定宇、仁德區長黃素美、台南市議員郭鴻儀、吳禹寰、杜素吟、陳皇宇等人主持團拜祭典並會同武德宮眾會首齊祈國泰民安、風調雨順、閤家平安。全體眾信也合十期許十八年一次的五朝王醮儀式圓滿成功。2024-10-29 -
-
-
-
-
-
-